姓名 |
論文名稱 |
指導教授 |
年度 |
林芊秀 |
「鼠輩傳奇」特展製作 |
劉德祥 |
98年1月 |
李芊緰 |
從展示衍生商品談博物館青年觀眾之回憶與學習 |
陳佳利 |
98年1月 |
余翎瑄 |
社區與藝術-藝術進入社區之發展型態 |
黃貞燕 |
98年1月 |
李慧敏 |
博物館展示與文化觀:以臺博館及史前館臺灣原住民族展示為例 |
王嵩山 |
98年7月 |
李冠瑩 |
博物館中的身體 |
王嵩山 |
98年7月 |
許珍瑋 |
國立臺灣博物館導覽志工學習經驗與脈絡之研究 |
陳佳利 |
98年7月 |
江濡因 |
龜山眷村故事館之建構與展示性別意象之研究 |
陳佳利 |
98年7月 |
張芸菁 |
蒐藏、文化與歷史:澎湖縣西嶼鄉二崁傳統博物館的一塊金門花崗石 |
王嵩山 |
98年7月 |
許善惠 |
博物館、展演與文化-以南島樂舞秀中之排灣新園部落展演為例 |
王嵩山 |
99年1月 |
黃書涵 |
「愛他,不HOT他」全球暖化特展對觀眾知識與態度的影響 |
劉德祥 |
99年1月 |
黃雅雯 |
博物館建築、空間與文化:以臺灣的七座客家博物館為例 |
王嵩山 |
99年1月 |
李捷葳 |
博物館展示中的音樂元素:兩個案例之研究 |
陳佳利 |
99年7月 |
劉曉樺 |
Old is New!?故宮宣傳影片及青年觀眾解讀之研究 |
陳佳利 |
99年7月 |
李美儀 |
物、家族與時間觀:以臺中縣土牛客家文化館展示為例 |
王嵩山 |
99年7月 |
古佩玉 |
十三行博物館史前文化展示家庭觀眾互動與學習經驗之研究 |
陳佳利 |
99年7月 |
溫欣琳 |
產業遺產的展示詮釋:以高雄縣橋仔頭糖廠的製糖工場為例 |
黃貞燕 |
99年7月 |
楊力穎 |
數位科技對審美視覺的影響─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藝術品圖像化為例 |
廖仁義 |
100年1月 |
林穎楨 |
博物館展示中的健康觀 |
王嵩山 |
100年1月 |
柯秀雯 |
從爭議到合作:探討博物館在國際舞台發展的潛力 |
周文豪 |
100年7月 |
曹欽榮 |
紀念博物館、記憶研究與轉型正義—從國際經驗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|
廖仁義 |
100年7月 |
蔡佳育 |
探國小教師運用十三行博物館圖畫書融入教學參觀之研究 |
陳佳利 |
100年7月 |
林容君 |
生態實景展示中不同內容組織的展示板對觀眾學習成效之影響 |
劉德祥 |
100年7月 |
呂怡屏 |
異文化展示觀點的變遷―以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非洲展示為例 |
王嵩山 |
100年7月 |
康綉蘭 |
歷史建築空間的文化詮釋與再現—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 |
黃貞燕 |
100年7月 |
郭芷維 |
小型美術館的展覽策略與實踐-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 |
廖仁義 |
100年7月 |
羅曉嵐 |
人類演化學說與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北京直立人展示 |
何傳坤 |
100年7月 |
張嘉閔 |
數位展示內容組織方式與先備知識對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 |
劉德祥 |
100年7月 |
陳英豪 |
文化展演中的集體記憶:頭城老街民間信仰的再詮釋 |
王嵩山 |
100年7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