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仁義 教授


最高學歷: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
學術專長:美學、藝術社會學、歐陸博物館專題

  • 學經簡歷

  • 課程

  • 研究計畫

  • 著作目錄

  • 論文指導




 

現任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(112.07退休)
 

經歷

2022(7月) - 2023(6月) 借調擔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
2018 - 2021(7月)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
2016-2018(7月)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圖書館館長
2006-200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代理所長
2004-2005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務研究發展中心主任
2004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
1999-2002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
1999-2002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與藝術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
1998-2004 東吳大學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
1989-1997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
1980-1984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碩士
1976-1980 輔仁大學哲學學士

 
博物館、文化資產與觀光
美學研究專題
藝術社會學
美術館與藝術史
藝術博物館專題
 
  • 2020/10/29-2020/10/30 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、國立臺灣博物館、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辦理「2020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-歷史:覆蓋、揭露與淨化昇華」,計畫主持人。
  • 2020/12/31- 2021/2/28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本校學術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之經費,計畫主持人。
專書
  • 2020,《藝術博物館的理論與實踐》,臺北:藝術家雜誌社。
  • 2018,《審美觀點的當代實踐:藝術評論與策展論述》,臺北:藝術家雜誌社。
  • 2018,《臺灣美術全集36:廖修平》,臺北:藝術家雜誌社。
  • 2015,《天地‧虛實‧朱為白》,臺北:藝術家雜誌社。
  • 2014,《緩慢與快速:暫存與永恆之間 洪明爵個展》,高雄:高市美術館。(邱俊達 專文撰述)
  • 2011,《在時光走廊遇見巴黎:廖仁義的美學旅行》,臺北:張老師文化。
  • 2005,《在這個美的世界》(散文集),臺北:聯合文學。
 
期刊論文
  • 2011,<以斜視的觀點拓寬當代繪畫的視域--陳威宏繪畫作品的當代意義>,《典藏今藝術》,第230期,頁230-231,臺北: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11,<以斜視的觀點拓寬當代繪畫的視域--陳威宏繪畫作品的當代意義>,《藝術家》,第437期,頁360-361,臺北:藝術家雜誌社。
  • 2011,<邊緣化--廖仁義談臺灣當代雕塑藝術概況>,《藝術家》,第437期, 頁144-145,臺北:藝術家雜誌社。
  • 2009,<生命榮枯的時間詩學--楊識宏藝術創作的基本關懷>,《藝術家》,第412期, 頁406-411,臺北:藝術家雜誌社。
  • 2009,<活空間的美學旅程--速寫郭芃君的藝術初航>,《典藏今藝術》,第202期,頁204-205,臺北: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09,<李光裕‧空身幻影般的深刻心境>,《典藏今藝術》,第200期,頁132-135,臺北: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08,<洪天宇 視覺顛覆與驚悚教贖>,《典藏今藝術》,第194期,頁244-246,臺北: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08,<這塊田,就是他的滄桑>,《張老師月刊》,第364期,頁16-17,臺北: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08,<一間厝,當它成為別人的記憶>,《張老師月刊》,第363期,頁16-17,臺北: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08,<添壽伯的每一個清晨>,《張老師月刊》,第362期,頁16-17,臺北: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08,<阿嬤的結婚紀念日>,《張老師月刊》,第361期,頁18-19,臺北: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。
  • 2007,<周錫瑋.心緒映照的風景>,《典藏今藝術》,第182期,頁248-249,臺北: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。

研討會
  • 2001,<論作品史的優先性─從歷史哲學的角度省察臺灣美術史>,《「千濤拍岸-臺灣美術一百年」學術研討會》,臺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。
  • 2001,<臺灣文化協會時期的哲學思潮>,《20世紀臺灣「新文化運動」與國家建構研討會》,臺北: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。
藝評
  • 2020,天地初開 生氣盎然—— 劉永仁繪畫作品的物質性與精神性
  • 2019,從命情感到彩造型:賴純純的藝術創作思維
  • 2018,樸素的符號・高貴的美感--全方位的現代藝術大師廖修平
  • 2016,塵土滄桑與神聖光澤--莊明中繪畫的影像重疊與俗聖對話
  • 2014,走向藝術誕生之地:朱為白的藝術實踐
  • 2009,生活空間的美學旅程
  • 2009,「 雕刻時光」2009楊識宏 國立國父紀念館個展
  • 2009,「大象無形」2009蔡根個展
策展論述
  • 2021,「取色賦形.捨像傳神-陳銀輝90藝術歷程」(策展論述),臺灣,國立臺灣美術館,策展人:廖仁義、劉碧旭。
  • 2020,「真相大白-朱為白回顧展」(策展論述),臺灣,尊彩藝術中心,策展人:廖仁義、劉碧旭。
  • 2013,臺灣繪畫的歷史脈絡與傳承流變: 「美麗臺灣:臺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(1911-2011)策展說明」(策展論述),中國,北京中國美術館/上海中華藝術宮,策展人:廖仁義。
  • 2013,洪易讓我們的世界充滿趣味與驚喜:台灣藝術家洪易特展(策展論述),日本,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,策展人:廖仁義、蕭瓊瑞。
  • 2013,從顛覆真實到創造真實:解嚴以後的台灣當代藝術(策展論述),臺灣,臺中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開幕特展,策展人:廖仁義、劉碧旭。
  • 黃怡璋,1999。建築空間本質的探討-從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出發。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郭肇立共同指導)
  • 陳君竹,2000。單一質素的基本試煉-陳君竹手抄紙藝創作自述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林昌德共同指導)
  • 盧彥中,2000。時間與統整自我的探尋:以呂格爾之「人的時間」回應奧古斯丁之「心靈的延伸╱分裂」。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郭博文共同指導)
  • 李佳馨,2001。羅蘭‧巴特符號學「方法論向度」之研究。東吳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黃筱慧共同指導)
  • 周寶玲,2001。從羅蘭.巴特符號學觀點論普普藝術︰以安迪.沃荷作品為例。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蕭振邦共同指導)
  • 彭子睿,2001。從一般知覺到審美知覺─一個現象學的進路。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黃柏翰,2001。梅洛龐蒂《知覺現象學》的空間觀之研究。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朱建民共同指導)
  • 劉維喆,2001。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:以劉振祥八零年代臺北攝影為例。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葉肅科共同指導)
  • 張君懿,2002。論「繪畫」:陳志誠作品之研究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黃海鳴共同指導)
  • 賴桂煌,2002。揭能的缺陷性生物觀念之研究。東吳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游棟梁共同指導)
  • 吳昌昇,2003。藝術作為領會─高達美的美學觀點於創作與鑑賞教學的意義探討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涂真瑜,2003。人性、自由、烏托邦─波依斯行動藝術的精神蘊意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朱文海,2004。從梅洛龐蒂對於「空間」的意向看其美學表現:從空間知覺到藝術表現。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與朱建民共同指導)
  • 張育嘉,2006。表演者的秘密:尤金諾.芭芭及其劇場人類學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張振豐,2006。戰後日本美術館策展機制之研究: 以「福岡亞洲美術館」及其「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」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許美惠,2006。七0年代以來臺灣歌仔戲的現代性回應及其經營模式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江俊宏,2007。逾越禁忌的邊界─安德理斯.塞拉諾作品《尿尿基督》之探討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周佩璇,2007。九Ο年代以來臺灣視覺藝術機構與獨立策展人興起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邵仙韻,2007。北海岸文化觀光資源分析與運用策略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張懿文,2007。超越再現之真實─碧娜.鮑許舞蹈劇場之研究兼論其對當代藝術之意涵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陳嘉琪,2007。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藝企合作模式探討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伍致潔,2008。臺灣現代舞蹈團體的檔案保存與管理之研究-兼論『國家舞蹈中心』建構之必要性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黃惠玲,2008。藝術文化活動作為體驗經濟的實踐向度─以誠品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楊雅苓,2008。安東尼•葛姆雷雕塑作品中身體及其當代意涵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劉碧旭,2008。戰後臺灣公立美術館政策研究 :以藝術知識的分類與管理為核心課題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盧崇瑋,2008。台灣現代劇場執行製作與行政劇場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王瑞婷,2009。圖像的背叛:馬格利特作品中再現問題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李怡慧,2009。符號學方法在博物館導覽解說應用之探究─以北投文物館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李敏榕,2009。淡水鼻仔頭史蹟生態區的經營與管理規劃之研究:一個生態博物館的案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林翰君,2009。黃銘哲創作評析─兼論抽象藝術對其階段性之影響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邱雅貞,2009。景文高中優人表演藝術班的藝術教育實踐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范譽莉,2009。吳瑪悧《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》(2008)的創作意涵與社會實踐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陳佑琳,2009。藝術作為社會實踐的平台: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曾建霖,2009。當代藝術的美術館創作機制─以法國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部門做延伸思索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譚家欣,2009。從激進到戲謔—台灣觀念藝術批判意識的轉向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饒立凡,2009。臺灣西式樂團國際展演經驗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王嘉蔚,2010。台灣表演藝術家國際駐村交流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江致潔,2010。奇奇‧史密斯作品中之女性身體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邢芃玉,2010。藝企合作中介者執行力之研究-以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為個案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林奕秀,2010。狄德羅《沙龍評論》之研究─關於藝術作品及其欣賞之情感問題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侯曉君,2010。臺灣紀錄片製作資助來源之探討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馬南璇,2010。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博物館會員制度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曹欽榮,2010。紀念博物館、記憶研究與轉型正義─從國際經驗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郭芷維,2010。小型美術館的展覽策略與實踐─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黃鐘瑩,2010。台灣聲音藝術創作環境與展演資源之探討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楊力穎,2010。數位科技對審美視覺的影響: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藝術品圖像化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葉韋柏,2010。從陳列展示到策展觀念—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覽規劃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廖佩怡,2010。影的視覺性與精神性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丁淑敏,2011。國家古典音樂人才培育的補助機制─以文建會「音樂人才庫」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王藁賢,2011。視覺藝術教育在國民中學補校之研究:以台北市立內湖國中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周沛君,2011。泰雅族織布工藝的傳承教育之研究─以桃園縣復興鄉區域為例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歐陽梅珍,2011。多元文化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研究-以桃園縣八德市大成國小為例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蕭仲伯,2011。逝境─蕭仲伯繪畫創作論述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張敬宜,2013。新聞攝影展示機制-以荷蘭阿姆斯特丹World Press Photo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楊育睿,2013。卡拉瓦喬再現於羅浮宮:從感知與理解的面向探討藝術博物館的知識型成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林其昀,2014。美術館特展做為美術史詮釋方式之研究-以國立台灣美術館「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」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許亞琦,2015。法國龐畢度中心的當代藝術轉向: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【當代典藏:1960年迄今】常設展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楊子瑩,2015。雕塑翻模作品的藝術價值及其博物館意義-以黃土水<釋迦出山像>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
  • 羅珮慈,2015。美術館的社區藝術實踐:臺北當代藝術館「皆大歡囍」社區藝術節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周映劭,2016。藝術的顛覆性及其社會價值:馬庫色《美學的面向》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張容慈,2017。臺灣油畫修復觀念的發展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林秋環,2017。以藝術家為主體的展覽機制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的案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賀愛,2018。地方美術館的設置與發展-以宜蘭美術館為研究案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蘇郁雯,2018。水墨藝術的博物館展示及其鑑賞教育:以高雄市立美術館「旅新萬里情:黃光男的文人藝術」展覽為研究案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蔡沐恩,2016。藝術雜誌的文本展示作為美術館展示的探討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林欣蓉,2018。展示設計與藝術品燈光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劉姍姍,2018。藝術創作、展示與身分認同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黃丹怡,2019。博物館典藏實踐與服飾教育應用─以19世紀織品格化稿件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馬怡蕊,2019。臺灣電影文物的保存觀念與具體措施的發展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林沁儀,2020。典藏品的藝術價值及其博物館意義─以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精選展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葉宜婷,2020。美術館兒童導覽的策略與實踐─以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為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歐陽德,2020。工藝作品的展示規劃及知識詮釋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黃芷晴,2020。書畫鑑定的學理、傳統及社會脈絡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張育儒,2020。從歷史博物館商店與故宮商店的複製典藏品看博物館文化展現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陳雨農,2021。亞瑟丹托「藝術機構」論述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林婷梅,2021。藝術博物館辦理藝術獎的必要性及影響力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(指導中)
  • 林易萱,2021。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後殖民實踐:常設展《在宣言與夢想之間:自十九世紀起的東南亞藝術》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  • 廖唯筑2021。義大利威尼斯藝術史的知識詮釋-威尼斯學院美術館典藏常設展之研究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