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德祥 副教授


最高學歷:賓州州立大學生物學博士
學術專長:觀眾研究、博物館量化研究法

  • 學經簡歷

  • 課程

  • 研究計畫

  • 著作目錄

  • 論文指導

 



學歷
  • 2009 EMBA 國立交通大學
  • 1993-1994 Post-doc 中央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
  • 1993 Ph.D.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, USA
  • 1984 M.Sc, 東海大學生物學研究所 
  • 1981 B.Sc., 香港珠海書院生物學系

經歷
 
  • 2005-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副教授
  • 2009-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 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兼任副教授
  • 2010-202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副研究員兼主任(已退休)
  • 2006-201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副研究員兼主任
  • 2005-2010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副教授
  • 1994 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
博物館教育專題
展示評量與觀眾研究
專書
  • 1997,《綠色的資產》 (Green Inheritance by Anthony Huxley),大樹出版
  • 1992,《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llen performance. In: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Plant Reproduction. R. Wyatt (ed.)》Chapman and Hall, N.Y.(with J.A. Wi)
期刊論文
  • 2022,博物館展示與社會參與。美育,248期,頁4-10。
  • 2020,​How Science Museum Can Support Scie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New Science Curriculum。博物館學季刊,34卷3期,頁19-33。
  • 2019,​我們創造了博物之島--談ICOM京都大會臺灣館策展理念。臺灣博物,頁44-49。
  • 2016,小小孩看大世界--讓兒童著迷的博物館經驗。臺灣博物,頁6-13。
  • 2013,Web 2.0在博物館營運的應用芻議。博物館與文化,頁191-202。
  • 2013,美麗境界--博物館與精神障礙者互動之角色與功能。博物館學季刊,頁5-25+27。
  • 2013,科學博物館作為科學溝通的媒介:災難議題的展示。博物館與文化,頁49-64。
  • 2012,「愛他, 不Hot他」全球暖化特展對觀眾知識與態度的影響。博物館學季刊,頁59-85。
  • 2010,〈科學教育是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〉,《科學月刊》,第41卷第9期,頁712-713。
  • 2010,〈科學溝通新思維〉,《科學月刊》, 第41卷第8期,頁632-633。
  • 2009,〈博物館與演化論推廣〉,《臺灣博物季刊》,第28卷第一期,頁38-43。
  • 2009,〈達爾文的演化論與貢獻〉,《科學月刊》,第40卷第八期,頁596-601。
  • 2008,〈自然史博物館如何迎接下一個世紀的挑戰〉,《臺灣博物季刊》,第27 卷第二期,頁62-65。
  • 2007,〈科學家為什麼要畫圖?〉,《臺灣博物季刊》,第26卷第一期,頁32-35。
  • 2007,〈博物館觀眾研究:研究方法回顧〉,《博物館學季刊》,第21卷第一期,頁31-43。
  • 2006,〈從科學看人臉〉,《「未來的臉 關於人臉的藝術與科技」特展專刊》,頁271-273,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出版。
  • 2005,〈博物館觀眾中兩性對展示主題不同的關注程度〉,《博物館學季刊》,第19卷第二期,頁7-14。
  • 2003,〈對數線性分析法在觀眾研究上的應用〉,《博物館學季刊》,第17卷第一期,頁121-130。
  • 2003,〈博物館展示中的科學人體觀〉,《博物館學季刊》,第17卷第四期,頁17-22。
  • 1997,〈Molecular phylogeny of extant gymnosperm families and seed plant evolution: Analysis of nuclear 18S rRNA sequence〉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
  • 1995,〈Effects of soil fertility and mycorrhizal infection on pollen production and pollen grain size of zucchini, Cucurbita pepo〉 Plant, cell and environment 
  • 1994,〈Effects of soil phosphorous on pollen production, pollen size, pollen phosphorus content, and the ability to sire seeds in Cucubita pepo〉 (Cucurbitaceae)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
  • 1993,〈Effects of soil nitrogen on pollen production, pollen grain size, and pollen performance in zucchini, Cucurbita pepo〉 (Cucurbitaceae)
研討會
  • 2009,與張天傑〈博物館創意行銷的再省思〉,「2009 博物館館長論壇」。
  • 2008,與張天傑〈博物館綠色經營:商界的啓示〉,「2008 博物館館長論壇」。
  • 2006,〈自然史博物館展示:傳统與挑戰〉,「2006 展示企劃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。
  • 2006,〈「以重要性與表現分析法」探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服務品質〉,「製作博物館」學術研討會,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
  • 2003,〈從VASA戰艦劣質化談博物館展示與保存〉,「博物館展示與保存研討會」
  • 1995,〈Effects of growing conditions on the male gametophyte. In: Pollen-Pistil Interactions and Pollen Tube Growth. A.G. Stephenson and T-H Kao (eds)〉     Current Topics in Plant Physiology Series.